
白鹿原上的聲音
廣袤關中,有一方被歲月深情摩挲的土地——白鹿原。它似一幅雄渾的歷史長卷,于時光流轉間,奏響獨特而深沉的樂音,那是歷史的回響、文化的低語、生命的吶喊。
晨曦初綻,當第一縷陽光輕吻在白鹿原的臉上,破曉的雞鳴如靈動音符,穿透夜的帷幕,帶著鄉村的質樸與生機,從土坯房中飄出,在原野上悠悠蕩開。農人們扛著鋤頭,踏著露水走向田間,腳步聲與鋤頭翻土的沙沙聲交織,奏響勤勞的田園曲。每一聲鋤落,是對土地的深情告白;每一滴汗灑,都孕育著生活的希望。
風,是白鹿原深情的歌者。它穿梭古槐林,樹葉沙沙,似在訴說歲月往事。時而輕柔如絲,若母親溫柔撫摸;時而狂放似英雄豪邁呼喊。狂風過境,莊稼如綠浪翻涌,發出轟鳴,是生命的律動,更是大地對天空的回應。風還捎來遠方的氣息,泥土的芬芳與花草的清香交融,實在令人沉醉。
循著蜿蜒土路,潺潺流水聲入耳。白鹿原的小溪如靈動的絲帶,在田野溝壑間蜿蜒。溪水清澈,撞擊石頭濺起水花,發出清脆聲響,宛如天籟滌蕩心靈。孩子們在溪邊嬉笑,笑聲與水聲交融,構成一幅充滿童趣的畫卷。老人們坐在溪邊的石頭上,靜聽流水,回憶往昔,臉上洋溢著平和與滿足。
村子里,秦腔激昂豪邁的聲音常在街頭巷尾回蕩。高亢的唱腔如黃土高原狂風,粗獷豪放;有力的鑼鼓聲似戰鼓擂動,震撼人心。演員身著華服,在舞臺上演繹歷史故事、人生悲歡,臺下觀眾,或歡呼喝彩,或潸然淚下。秦腔是白鹿原人情感的寄托、生活的一部分,傳承著關中文化精髓,讓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在喧囂的世界中,依然堅守著那份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執著。
夜幕降臨,白鹿原歸于靜謐。偶爾,遠處傳來狗吠,在寂靜夜里格外清晰,似夜的守護者在履行職責。躺在屋里,聽著窗外蟲鳴“唧唧”,如輕柔搖籃曲伴人入夢。在這寧靜的夜晚,白鹿原上的聲音仿佛都沉睡了,只留下深沉呼吸,與大地一同沉睡,等待著新一天的到來。
白鹿原上的聲音,是大自然與人類共譜的樂章。它承載著歷史的記憶,見證著時代的變遷,訴說著生命的喜怒哀樂。在這聲音交織中,我們感受到白鹿原的厚重滄桑,也體會到生命的頑強美好。無論時光如何流轉,這些聲音都將永遠在白鹿原上空回蕩,似古老詩篇里永不褪色的韻腳,吟唱著這片土地的往昔與今朝。(劉子萱)